- A+
安全第一!
这几天很乱,先是22日发生了京珠高速起火造成41人遇难的杯具。第二天,号称最安全的和谐号在温州段发生了追尾事故,造成了更多的人员伤亡。
事故原因疑窦重重,事故方式也十分离奇。
关于安全性的问题看来不仅仅是食品或者汽车的问题,连看起来最靠谱的扶梯和高铁都不例外。
在当今的机制下,从一系列不应该发生的事故中可以看出:这个人口一流的大国既缺乏一流的技术,也缺乏一流的管理。很多时候,连做人最基本的担当都非常的稀缺。
从京珠高速到温州动车事故,简单的物理常识告诉我们,高速行进中的物体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变得很危险。汽车是这样,动车也是这样。
动车追尾,场面很震撼,死伤很惨重。汽车追尾,基本上也差不了哪儿去。
从图中可以看出,因为追尾,中国车高速路上的死亡率差不多占到了一半的样子。这个数值大概是“头文字D”国家的一倍。
偏低的驾驶者素质和操蛋的汽车安全性能大概是造成追尾和追尾事故中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提高驾驶者素质很难吗?
加根防撞钢梁或者用好一点的材料很贵吗?
都不是。
有什么样的龙门就会有什么样的鲤鱼,有什么样的标准就会有什么样的产品。
速成的驾校造就了大批的马路杀手。不懂外语,拿着错误百出的翻译教材学了十天的动车司机,也让原以为安全的动车变得不那么安全。
人的问题是大问题,产品的问题也好不到哪儿去。
在标准方面,中国车的强制标准基本上等同于没有标准。同时,微弱惩罚力度也基本上等同于没有力度。
于是关于产品质量,关于安全性和耐久性,就只能靠行业自律与厂家自觉。
厂家会自律和自觉吗?
厂家们发现,中国的消费者并不懂车。从很大程度上来看,所谓买车,实际上买的就是一个壳子,买的就是一块牌子。
消费者看的见的东西,厂家毫不含糊,看不见的东西,嘿嘿……
钢板材质太差?没关系,不太重要的地方多用用。双面镀锌钢板挺贵?用单面的吧。发动机排放不达标?嗯,整一个好一点的三元催化器糊弄过去就行了。轮胎鼓包?那纯属消费者使用不当造成的。防撞杆?这个必须得减,反正傻傻的消费者也看不见,咱宣传别的就行了……
可想而知,经过了一系列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一番“改造”之后,汽车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一个什么样子。
但偏偏全国还有一个专门测试汽车碰撞安全的机构,怎么办呢?厂家们的高配车型就搞出手了,气囊数量加分,安全带提醒装置加分,这加分那加分的,哪怕脑袋碰碎了,也能取得个三四分的好成绩。如果对分数还不满意的话,又该怎么办呢?某合资企业在四月份碰撞了一次,成绩很差,七月份再度碰撞,得了个五星。可见李鬼们的威力有多大。
从动车追尾到高速路追尾,尽管追尾事故造成的死亡率很高,但汽车厂家依然会纷纷取消防装钢梁这个并不贵的配置。你可以说厂家抠门,但确实在安全性能测试方面,迄今也没有追尾性能的测试项目。
谁都知道,降低产品标准就等同于降低企业成本,也等同于更大的利润率和更强的竞争力。
在劣币充斥的环境下,谁想擅自提高质量,就等于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没有严苛的标准,没有像样的惩罚,企业怎么可能产生生产高水准产品的动力,当然也不会推动技术的创新和企业的规范化。由于“犯罪”的成本太低,而且公关手段又很猛,企业才敢于如此嚣张的漠视消费者最基本的生命权益,也敢于让一切都变得没有安全感。
从温州的动车追尾事故,到大大小小的车辆追尾事故中,惨烈的景象触目惊心。在经历了温州的动车事故之后,中国汽车要不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呢?
小贴士:在国外,超过一定时速如200公里每小时的列车被称之为高铁,而国内虽然有动车也有高铁,但时速是差不多的,只是称谓不同而已。
VIA:车168--王概
原文地址:http://blog.che168.com/wanggai/?p=151